• 浙商大专家解读十九大报告
    ( 来源:浙江教育频道  发布日期:2017-10-24)【关闭页面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内涵

    ◎陈华兴 365滚球网站官网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以及根据新的实践对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了理论回答和实践分析。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进行艰辛理论探索所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揭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时期,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持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发展,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明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到2020年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目标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它不仅是中华民族“强起来”的宏伟蓝图,也为世界和平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提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即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它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一道,是新时代全党、全国人民的行动纲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行动指南。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建设伟大工程是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的决定性力量。十九大报告通篇贯穿“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思想,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作风建设、廉政建设,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紧密结合起来,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必须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感召全民。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现实内容,是继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它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凝聚了中国共产党的新使命,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是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双支柱调控下服务实体经济和严守风险底线

    ——观看和学习十九大报告有感

    ◎柯孔林 365滚球网站官网金融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本人认真聆听和学习了十九大报告,报告中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使人精神振幅、倍受鼓舞。

    在金融工作方面,报告明确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发展。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深化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从报告中可以看出,新时期金融体制改革重心已经转向服务实体经济、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守住系统性风险底线三个层面,这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做好金融工作指明了方向。以此为指引,未来较长时间内我国金融系统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金融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金融系统必须服务于脱虚向实的大主题,必须紧密服务于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围绕小微企业、“三农”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围绕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通过积极规范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加强信贷政策指引,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等领域的资金支持,将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有效金融需求作为金融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促进实体经济融资环境进一步优化。

    二是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中国人民银行积极稳妥推动货币政策调控框架从数量型向价格型转变,创新货币政策工具和方法,但只有货币政策对于维持金融系统稳定还不够,为了抑制金融顺周期性和跨市场风险传染,我国在广泛吸收国际经验并结合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建立了宏观审慎框架。双支柱调控框架写入十九大报告,这就要求我国金融体制必须朝着更高目标发展,积极探索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的协调配合,做到既能保持币值稳定,又能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三是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个底线,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是国家整体的战略思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理就是渎职,在宏观层面,我国监管部门会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安全和稳定。在微观层面,金融机构要全方位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时刻关注风险、防范风险、处置好风险,在服务经济转型中行稳致远。

    作为365滚球网站官网金融学院一名党员教师,要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一方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应地方金融产业发展需求”的技术管理型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要努力提升自身学术水平,面向我省金融改革创新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钱塘江金融港湾建设、温州金融改革、丽水农村金融改革和台州小微金融改革等国家级或省级金融改革提供更多智力支持。

    反腐败斗争:从压倒性态势到压倒性胜利

    ◎吴高庆 

    【365滚球网站官网三级教授,长期从事反腐败制度研究,已主持完成有关反腐败的国家级和省级课题10多项,出版有关反腐败的专著3部,发表有关反腐败的论文60多篇。365滚球网站官网法学院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其中一项突出的成就即是“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尤其是“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深沉的使命忧患感、顽强的意志品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以“猛药去病、重点治乱”的决心,以“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勇气,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反腐败斗争。主要采取了三项卓有成效的措施:

    一是坚持全面反腐,老虎苍蝇一起打。习近平多次强调,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做到有案必查、有腐必惩,对腐败分子,发现一个就查处一个。五年来查处了包括周永康、令计划、孙政才、徐才厚、苏荣在内的数以百计的贪腐高官,拍掉了数以万计的违法乱纪的腐败分子。

    二是坚持制度反腐,把权力关在笼子里。习近平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面性、稳定性、长期性。关键是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五年来,反腐倡廉建章立制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建立健全了党内监督制度(包括修订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巡视工作条例》等)、选人用人制度、国有企业监管制度以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减少对微观实务的管理,推行权力清单制度,公开审判流程,强化内部流程控制,防治权力滥用。正如习近平在报告中所指出,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

    三是反对“四风”,在坚持中成常态。习近平强调,横下一条心纠正“四风”,常抓抓出习惯、抓出长效,在坚持中见常态,向制度建设要长效,强化执纪监督,把顶风违纪搞“四风”列为纪律审查的重点。反对“四风”既是一个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也是一个夯实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的切入点。经过五年坚持不懈地反对“四风”,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的行为,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已经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行为习惯,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正在逐渐形成。

    简而言之,我国反腐败斗争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正如十九大报告所作出的精确判断:“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习近平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全。党要自身硬就必须不断纯洁自身的肌体,革除自身的腐败细胞。深入推进腐败反腐败斗争就是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十九大报告对今后反腐败的态度尤其坚决:“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巩固压倒性态势,夺取压倒性胜利的决心坚如磐石。”

    那么,如何夺取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呢?十大报告对此作出了战略性安排:对反腐败斗争的总体要求仍然是“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基本方法是“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对反腐败具体措施,除全面坚持原有的措施外,十九大报告又从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提出了新措施:

    一是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坚决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贿赂犯罪是最基本、最常见的腐败犯罪。行贿与受贿是两种紧密相连、互为条件的腐败犯罪,没有行贿也就没有受贿,没有受贿当然也就没有行贿。以往的司法实现中只重视查处受贿犯罪,对行贿者往往将其作为证人而不予追究。《联合国反腐败公约》规定对行贿与受贿同罚,即行贿与受贿处以同样的刑罚。十九大报告提出受贿行贿一起查,既符合《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规定,也有利于铲除受贿犯罪的源头,遏制腐败犯罪。同时,行贿受贿极易产生利益共同体,坚持受贿行贿一起查、一起处罚,有利于防止党内形成利益集团。

    二是在市县党委建立巡视制度,加大整治群众身边腐败问题力度。十八大以来,在中央和省级党委建立巡视制度,对中央管辖和省级管辖的各机关各单位进行了全面的巡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为了反腐败的全覆盖,十九大报告提出在市县党委建立巡视制度,这必将对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是继续开展“猎狐”行动,追逃追赃,将潜逃境外的腐败分子缉拿归案,实现“不管腐败分子逃到哪里,都要缉拿归案、绳之以法”。

    四是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根据中央的部署,已在北京、山西、浙江等一市两省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应当尽快总结经验,加快在全国进行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建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并建设覆盖纪检监察系统的检举举报平台。

    总之,通过上述措施,强化不敢腐的威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论断的解读

    ◎郑勇军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基地365滚球网站官网现代商贸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论断,并从走什么样的道理、建设什么样的国家、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对世界做出什么样的贡献等五个角度,描述了新时代的具体内涵和特征。“新时代”论断是引起社会反响最大的热点、亮点之一。中央的这一论断到底释放出了哪些重要信息?本文对此略作粗浅的分析。

    “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达到历史性的新高度

    社会主义事业经过68年的发展,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三十多年改革开放,我国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十八大以来,面对复杂动荡的国际政治环境,面对“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军民融合”等国家重大举措快速推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规模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已成为最有活力的消费市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全球竞争优势已经确立;众多高科技领域突飞猛进,以成为最活跃的技术创新国,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开始彰显;经济发展开始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仅如此,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包括军事、政治、外交等在内的非经济实力也取得全面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快速上扬,中国在世界政治、文化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这些成就的取得,为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时代打下了扎实的基础。正因为有了自信的底气,站在“新时代”入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掷地有声地说了 “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一番话。

    “新时代”论断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即将进入重大的新阶段

    从历史角度解读中央做出的“新时代”论断,是对已经取得成就的高度认可;从展望未来角度解读中央做出的“新时代”论断,意味着中央预见我国未来发展将进入一个重大的历史性转折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解决新的社会主要矛盾,实现新的阶段性目标,需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到新的高度。正因为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百年发展目标,根据新时代的发展基础、背景和阶段性新特征作出了新的调整,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所面临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与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相比,考虑到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经提升到了一个较高水平之后,人民群众除了需要满足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之外,追求更多更好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客观现实。同时,在继续强调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充分的基础上,还强调了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领域之间的不平衡。这一表述对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揭示更加准确、具体。在十九大报告中,延续了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这一发展目标和分阶段的两个百年目标。但在两个百年目标中的第二个目标的表述上,与十八大报告相比,做出了两个方面的调整。一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后面增加了“美丽”这一新的形容词。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因素,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美安全的生活工作环境的强烈需求。二是把“现代化国家”改为“现代化强国”。尽管仅仅是一字之差,但目标所包含的内涵却有很大不同,标准已经大大提高。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未来发展的自信和责任担当。

    “新时代”论断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将有重大的系列新举措

    习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是新时代各项工作的核心纲领,在强调坚持十八大以来确立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的基础上,报告提出了详实的系列举措,为伟大复兴中国梦给出了明确的“线路图”。在发展举措方面,尤其突出了以民为本、重视民生的特点。在收入分配、就业、养老保险、教育、住房、食品安全等与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高度相关的诸多领域,都提出了具体的发展举措。这些举措与新时代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新的发展目标高度契合,放映出了报告所展示出的中国发展蓝图,不仅气势磅礴,鼓舞人心,更是务实可行,值得期待。

    http://www.eduzj.com/news/201710/453720-3.shtml

     


    上一条: 365滚球网站官网师生热议十九大开幕式 2017-10-19
    下一条: 没有了
  • 学院动态
  • 缤纷校园
  • 综合新闻
地址:浙江省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 邮编:310018 电话:(86)571-28877098 传真:(86)571-28877222